查看原文
其他

5200万美元卖给外国资本的中国专利数据库,背后暴露出哪些问题

吴征高低 企业专利观察 2022-11-20

作者:吴征



2020年10月27日,中国专利数据库服务提供商北京合享智慧有限公司(Incopat数据库)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科睿唯安(Clarivate)同时宣布,合享智慧加入科睿唯安。

但双方当时并未披露交易金额。

这也意味着中国本土少有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的专利数据库正式成为外资100%控股。

双方的工商登记在2020年10月13日已经显示变更,在10月22日被公众广泛获知。巧合的是,10月2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经营者集中审查暂行规定》。

来源:中国政府网

其中对于简易审查标准的规定为:

在同一相关市场,参与集中的经营者所占的市场份额之和小于百分之十五;在上下游市场,参与集中的经营者所占的市场份额均小于百分之二十五;不在同一相关市场也不存在上下游关系的参与集中的经营者,在与交易有关的每个市场所占的市场份额均小于百分之二十五;

而如果大于百分之十五,显然将要接受更严格的集中审查。

至于科睿唯安对IncoPat的收购是否需要进行类似的集中审查,专业人士可能会更有发言权。

但是从中国专利数据库市场格局来看,此次合并在中国专利数据库市场上确实是两家重量级的合并:
科睿唯安控制了中国高端市场,凭借其德温特专利数据库,客户包括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重要央企国企、广大中国高校等。
IncoPat则与另外一家专利数据库提供商智慧芽占领了中低端的绝大部分市场,每家都拥有几千家中国客户。
而其他专利数据库提供商,如Patentics、大为软件、广州奥凯、佰腾等都属于小众市场。

但是因为中国缺乏对专利数据库市场的第三方分析报告,并不清楚各家具体市场份额,但是从用户数量、销售额等方面来看,科睿唯安与IncoPat合计占有超过中国15%的市场份额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而这起合并的具体金额,在随后科睿唯安的财报中也予以披露:

来源:Clarivate报告

这起外资仅花费5213.3万美元就100%控制了中国本土唯一应用比较广泛的专利数据库,其背后的原因和问题,值得仔细思考。

以下主要谈几点:

1. 科睿唯安为何要收购中国专利数据库?

有关这一点,我在之前的文章《为什么对科睿唯安收购中资IncoPat专利数据库要提高警惕》中有过部分分析。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来自其发展战略,自2019年与Churchill集团完成合并,并以科睿唯安的名义运营且在纽交所上市后,科睿唯安就开启了“买买买”、“合合合”、“大大大”的模式,四年时间完成了三起大的收购和九起中小型收购,足迹遍及了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比利时、西班牙、韩国和中国。

而中国专利申请量的不断激增,使得中国专利数据的价值近年来逐渐升高。

制作:企业专利观察

2. 科睿唯安为何选中IncoPat?

不过,收购IncoPat或许并非是科睿唯安对中国市场布局的首选

在当时,能列入科睿唯安收购计划的且在中国运营专利数据库服务提供商,可能也就三家:智慧芽、IncoPat、Patentics

相对来看,智慧芽的优势与科睿唯安的核心业务并非互补,生命科学等都是两者的强项。而且智慧芽的发展模式与科睿唯安有些相似,二者的竞争关系会大于合作,也使得这条路可能很难。

在剩余的IncoPat和Patentics中,我猜测Patentics应该会更受科睿唯安的青睐,主要是因为其背后的AI技术,或是科睿唯安所看中的。

科睿唯安自己也有50多人的AI团队,目前看效果并不理想。也就是对科睿唯安来说,它不缺底层数据,缺的是对底层数据的高效处理能力,从这一点上看,收购Patentics显然比IncoPat更理想,如果Patentics的核心算法可以导入Derwent或其他数据系统,科睿唯安针对未来的布局基本就可以更快实现。

但是最终选择收购IncoPat,可能原因很多,但实际上并不意外,至少从最后公布出来的收购价格来看,对科睿唯安来说,确实投入成本不高。相比于其收购的同样是专利解决方案提供商英国CPA Global的87亿美元来看,可以说是白菜价。

3. 中国自主的专利数据库IncoPat为何会选择出售?

在中国专利界,真正纯本土的自主专利数据库实际上并不少,但是真正做出气候的也就IncoPat。

但是IncoPat从诞生之初,似乎就决定了其结局一定是会被出售。因为投资IncoPat的人本身并不是知识产权圈的人。一个商人来操盘,变现应该是最终目的,虽然这个周期可能会长了一点,但是从投资回报率来看,IncoPat即使只卖5200万美元,也足以让当初投入并不大或是更多依靠担保贷款而生的这个项目,赚个盆满钵满。

而扛起中国自主专利数据库的大旗,对IncoPat的投资方来说,既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只是可惜了IncoPat这支战斗力还不错的开发队伍。

4. 5200万美元到底值不值?

其实对交易双方来讲,能成交就说明达到了各自的心理预期。

对于科睿唯安,随着中国专利数据量近年来的逐渐增加,通过并购获得了更好的中国专利数据资源。

对于IncoPat而言,虽然收购价不高,但是这也与其自身状况有关,实际上在其收购时还只能算是专利数据的聚集商,并非是一家完整意义上的专利数据资源完整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尤其对底层专利数据的触及并不多,整体解决方案与国外的CPA相比差距也很大,因此这一估值也不意外。

如果横向比较一下,IncoPat被收购半年后,智慧芽在2021年3月宣布的E轮融资3亿美元,领投的包括软银和腾讯,成为估值超10亿美元的独角兽。

这两家曾经在中国成立时间相近,发展路径也类似的可比公司,为何短短半年之间就差出几十倍的估值差距,一方面或许与IncoPat资方要脱手有关,另一方面或许与科睿唯安给出的低估值有关。

而科睿唯安自己超过170亿美元的估值也说明了,这个行业是可以创造出价值的,只是中国目前还没有一家可以匹敌的,但是未来几年中国诞生50亿美元的专利数据整体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商还是有希望。

这一点看看科睿唯安在收购CPA Global时耗资87亿美元,就可以看到这个行业的未来。

如果横向比较一下,科睿唯安近年来收购的12家公司。IncoPat交易金额只能排在第五位,在IncoPat之前的还有只专注于诉讼的Darts-IP和印度数据集团,以及CPA和ProQuest。

数据来源:Clarivate 财报;制作:企业专利观察

5. 中国为何自己不能出5200万美元让其国有化而服务更多中国创新者?

5200万美元,实际上也就是3-4亿人民币。国内知识产权界应该还是出的起的,就像专利运营搞了五六年,国家投入是这个数目的十倍,说明资金不是问题。最关键的是有没有这个意识,认识到专利数据才是这个行业最宝贵的资源,是迟早都要做的事情。

所以,这起被外资并购背后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们自己不能出钱把它买下来,向更多的公众开放?

因为对当前中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来讲,最欠缺的就是基础创造能力,大量中国的创新者实际上做出发明创造后,直到在专利局被审查驳回后才发现,原来早就有类似的想法出来,其根本原因就是对现有专利信息利用的不足,很多人根本也不会在创新前去检索。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前中国对于前端创造和技术转化为专利的关注远远低于对后端运营的关注,甚至没有一个普及型的免费专利检索入口,这就无形中为创新设置了一个门槛,造成的后果就是中国创新者在低水平创造上循环往复,一定程度上也制造了低质量的专利。

但是国外的模式是,任何一个人至少都可以通过google patent的页面,免费的获得专利全文等基础信息。同时国外也有成熟的商用收费数据库,提供更高级的功能,这种“免费数据库+商业数据库”的模式,构成了一个对创造者而言相对成熟、公平的创新环境。

相比之下,中国当前主流商用专利数据库基本收费模式,没有类似google patent的免费渠道,之前百度曾经推出的类似功能也因为太过难用而无人问津。虽然有一些数据库的人和我联系也说是免费,但是做不到像谷歌那样普及和易用,对于广大中国创新者是没有意义的,连我这个专利界的人都不清楚的免费方式,怎么可能让普通大众去易于上手,这里面问题很多。

所以在公共专利信息服务上,目前是公益化不够,同时政府有效供给不足,加上商业化数据库较高的收费门槛,实际上是为中国创新增加了成本。

所以,IncoPat是一个比较好的可以政府买单,将其基础功能免费向中国创新者开放的数据库,保持高级功能的收费商业模式,可能会带来更高的社会效益。但是像2017年北京市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这种只投数千万的模式,基本只是投资,参与不了运营,更不会决定专利数据库的方向,这就是政府参与的弊端所在。

6. 自主专利数据库与信息安全

而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就是所谓的自主数据库与安全的问题。

一些意见会认为专利信息都是公开的,与国家安全还相去甚远。但是在近年来美国逐渐加码的对华政策上,可以看到美国对于数据资源的态度,确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就像刚传出Tik Tok在美国数据存储要由甲骨文负责一样,数据的安全担忧并不在于可能会用数据做了什么不好的事,而是当前国际情势下,数据本身的属性、归属就会引起国家安全担忧。这和去年滴滴赴美上市遇到的情况一样。

试想一下,如果一家中资背景的企业去收购美国一家专利数据库服务提供商,美国政府是否会批准?答案很有可能是否定的。

因此,中国在专利数据库自主及数据安全方面,应该统筹考虑。

这种担忧同时在中国其他专利数据库上也要关注,像最开始智慧芽的数据我了解的情况是存储在亚马逊AWS云上,因为智慧芽的国际化做的更好。但是否已经做出符合国家相继出台的对信息安全化的要求,或是已经做了迁移,安全隐忧是否已经消除等可能也是很多企业也都关注的。

总之,在科睿唯安宣布停止俄罗斯的商业活动后,对中国有利的一方面是可以对照自身,查找问题,并日益完善,避免未来在数据资源上被卡住脖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